法理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
|
|
作 者:孙国华 朱景文 |
出版时间:1999-11-01 |
字 数:478 千字 |
书 号:D0451 |
ISBN:7-300-03263-X |
开 本:16 |
包 装:平 |
印 次:1-9 |
译 者: |
|
定价:¥30.0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购买图书或索要库存书目,请访问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法理学》一书论述了法的一般原理(包括法的质、作用历史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及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治)和法律调整(包括法的制定和实施)等一系列法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本书注意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分析中国法制建设的实际问题,吸收国外法理学教学与研究的新经验。本书适用于大学本科法律专业学生使用。 |
|
|
|
作者简介 |
|
孙国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点主持人和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名誉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 |
|
|
|
章节目录 |
|
绪论 1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职能 2
第二节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3
第三节 法学的体系与法理学 7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9
第五节 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11
第一篇 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社会调整与法的产生 19
第一节 社会调整及其分类 19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 22
第三节 法的产生过程 24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与法 27
第二章 法的概念和本质 31
第一节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 32
第二节 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 35
第三节 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 41
第四节 法的定义 43
第三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53
第一节 法的作用和职能 54
第二节 法的价值 58
第四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72
第一节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 73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76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80
第四节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81
第二篇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89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8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与法的继承性 92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95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 1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 1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人权 10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自愿遵守性 109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 111
第六节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114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1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生产力 1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所有制结构 12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市场经济 1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开放 138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与政治 1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国家权力 1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14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政党政治 154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自治 159
第九章 社会主义法与文化 1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道德 1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宗教 1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176
第十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1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1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19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 207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与类型 2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212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6
第三篇 法〖KG*3〗律〖KG*3〗调〖KG*3〗整
第十二章 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227
第一节 法律调整的概念 227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对象 229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方法、方式和类型 230
第四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232
第五节 法律调整的效果 234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238
第一节 法的创制与法的形成 239
第二节 立法体制 242
第三节 法的制定过程与立法程序 243
第四节 立法技术 248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 249
第十四章 法的渊源 256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257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259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263
第四节 中国的判例 266
第十五章 法律规范 273
第一节 法的要素与法律规范 274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279
第三节 法律规则的种类 282
第四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 287
第十六章 法的体系 293
第一节 法的体系的概念 293
第二节 法的体系的结构:法律部门的划分 298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 301
第四节 公法与私法问题 306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309
第一节 法的实施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309
第二节 司法适用 315
第三节 行政适用 317
第四节 仲裁和调解 318
第五节 法的适用的主要阶段 320
第六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323
第十八章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类推 335
第一节 法律解释 336
第二节 法律推理 346
第三节 类推适用 350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356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357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361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363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367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371
第六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374
第二十章 法律责任、法律监督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380
第一节 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381
第二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388
第三节 法律监督 391
第四节 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398
参考书目 404 |
|
|
|
|
精彩片断 |
|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