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搜索:

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经济科学译库)

作  者:[美]萨缪·鲍尔斯

出版时间:2006-12-28 字  数:630 千字
书  号:F2384 ISBN:7-300-07170-8
印刷时间:2006-12-28 包  装:平装
印  次:1-1 开  本:16

定价:¥58.00

 

查看评论摘要
请购买图书或索要图书库存目录的,联系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教 学 资 源

开放资源(在本站注册后即可使用):
  • 热门资源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经济科学译库)PPT
  • 内容简介

    在这部极富创造性的现代微观经济理论著作中,萨缪·鲍尔斯回归到古典经济学家备加关注的主题: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和贫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以及市场、企业和其他制度的结构与个体偏好的共生演化。运用演化博弈论、契约理论、行为实验以及动态过程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鲍尔斯发展出了一整套理论,用以解释:经济制度是如何塑造出个体行为的?出于个体行动,技术变迁以及偶然事件等的影响,制度是如何演化的?本书突出了以下主题:制度创新,社会偏好,非市场社会交往,社会资本,均衡失业,信贷约束,经济权力,普遍的报酬递增,非均衡结果,以及路径依赖。

     

    书中每一章都起始于一些经验之谜或者史料,并通过模型进行阐释,书末附有习题供读者求解,这有助于读者改进自身的数理模型技巧。为了对标准的数理分析作进一步补充,书中给出了复杂演化系统的计算机模拟,这些模拟是基于代理人的,并且适合于在线操作,使得读者能够对书中的模型进行实验。鲍尔斯断言,“使规则正确”的挑战须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提供了对市场、国家和社群各自的相对评价,有时也提供了对一些治理的协同结构的评价。这部著作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它展示了新微观经济学对传统的价格和市场模型的超越,并且能够对人类社会行为提供更准确的和政策相关的刻画。

     

    马歇尔将物理学的均衡概念引入经济学,使以价格均衡理论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学逐渐成长为一门科学。但马歇尔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却直言不讳,认为与物理学相比,经济学更与生物学接近,乃至宣称,“经济学家的麦加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非经济力学”。上个世纪后半叶,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大大推进了“经济生物学”的发展。鲍尔斯教授的《微观经济学:制度、行为与演化》一书即是一本成体系的“经济生物学”著作。一般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往往先从效用谈起,而此书由组织和制度入手,将新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萨缪尔森以降的经济学体系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这本以演化视角写就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关注的问题却愈益回归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如产权、分配、社会资本、信贷约束、制度创新等,且往往由一些人类之谜或史料引发主题并给出标准模型。此书貌似革命,其实更是一种复兴。需要说明的是,鲍尔斯教授是美国桑塔费学派经济学研究的领军人物,而桑塔费研究院本身是对社会科学分工日益细微的一种反动,当然,同时也是对“统一的”社会科学传统的一种恢复。

     

     

    作者简介

    萨缪·鲍尔斯是圣菲研究所行为科学项目的主管和研究院(教授),也是锡耶纳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是《微观经济理论的疑点和问题》和《资本主义美国的教育》两书的合作者。此外,他最近还在《美国经济评论》、《自然》、《经济学季刊》(QJE)、《经济学杂志》(The Economic Journal)和《理论生物学》(Th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等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章节目录

    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与演化》

     

    ()萨缪·鲍尔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2月版

     

    本书由江艇、洪福海、周业安译

     

    由周业安校

     

    并由周业安和马学亮共同作序推荐。

     

     

     

     

     

    目录
    导言 经济学与国民财富

     

    第一部分 协调与冲突:一般性社会交往
    1 社会交往与制度设计
    制定正确的规则

     

    协调与冲突:一个例子

     

    博弈

     

    社会交往的结构

     

    协调失灵

     

    博弈与制度

     

    结论

     

    2 自发秩序:经济生活的自组织

     

    演化的社会科学

     

    隔离居住:一个演化过程

     

    行为演化建模

     

    演化稳定性与社会结果
    产权的演化

     

    结论:制度是意外发生的?

     

    3 偏好与行为
    偏好、理性和行为

     

    情境依存的偏好

     

    社会偏好

     

    基于实证的社会偏好函数

     

    结论

     

    4 协调失灵与制度回应
    再议渔民的悲剧

     

    防止渔民的悲剧

     

    团队生产

     

    协调问题的分类

     

    结论

     

    5 合作收益的分割:谈判与寻租

     

    谈判问题

     

    谈判力与分配结果:纳什模型

     

    轮流出价模型中的内生谈判力

     

    缺陷与演化扩展

     

    寻组织租与谈判无效率

     

    利益冲突与谈判破裂

     

    结论

     

    第二部分 竞争与合作:资本主义制度
    6 乌托邦资本主义:分散化协调
    分散配置与基本定理

     

    一般竞争性均衡

     

    科斯定理

     

    对于科斯定理的两次半喝彩

     

    结论

     

    7 交换:契约、规范与权力

     

    市场规范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关系

     

    市场上的契约与行为

     

    结论

     

    8 就业、失业与工资

     

    雇佣关系
    均衡交易的特征

     

    一般均衡中的劳动市场

     

    谈判的帕累托改进

     

    企业为什么不出售工作?

     

    劳动纪律与激励:证据

     

    结论

     

    9 信贷市场、财富约束和配置无效率

     

    信贷约束:证据

     

    贷款人和借款人

     

    财富约束与信贷市场的排斥

     

    风险厌恶、所有权和配置效率

     

    结论

     

    1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与有效设计

     

    企业:为什么是资本雇佣劳动

     

    竞争性交易中的短边权力

     

    财富的分配和契约的分布

     

    阶级:不平等的财富、不完全的契约与权力

     

    结论

     

    第三部分 变迁:制度和偏好的共生演化
    11 制度演化和个体演化
    问题综述

     

    偏好的文化演化

     

    内生偏好

     

    霍布斯均衡与卢梭均衡

     

    均衡的选择(狩猎采集情形)

     

    第一次产权革命的代理模型

     

    结论

     

    12 机会、集体行动和制度创新

     

    历史偶发制度的持续性和可获得性

     

    机会与变迁

     

    不同规模子群下的有意识非最优反应行动

     

    集体行动

     

    结论:不平等的制度生态学

     

    13 制度和偏好的共生演化

     

    互惠的利他主义和强互惠

     

    个人和组群特征的共生演化

     

    多水平选择逻辑

     

    基于代理的多水平选择模型

     

    演化环境

     

    结论

     

    第四部分
     
    14 经济治理:市场、政府和社群
     经济学和演化社会科学

     

    市场和政府:后瓦尔拉斯比较

     

    社群治理

     

    制度互补和挤出

     

    结论:曼德维尔的错误

     

    习题集

     

    补充阅读

     

    参考文献

     

      

     

     

    精彩片断

    第一章 社会交往与制度设计

     

        两个邻人可以同意排去他们所共有的一片草地中的积水,因为他们容易互相了解对方的心思,而且每个人必然看到,他不执行自己任务的直接后果就是把整个计划抛弃了。但是要使一千个人同意那样一种行为,乃是很困难的,而且的确是不可能的;他们对于那样一个复杂的计划难以同心一致,至于执行那个计划就更加困难了,因为各人都在找寻借口,要想使自己省却麻烦和开支,而把全部负担加在他人身上。

     

                                             ———大卫·休谟,《人性论》,第二卷 1739

     

        人类就是这样于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对相互间的义务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好处的粗浅观念。……如果大家在捕一只鹿,每人都很知道应该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但是如果有一只兔从其中一人的眼前跑过,这个人一定会毫不迟疑地去追捕这只兔;当他捕到了兔以后,他的同伴们因此而没有捕到他们的猎获物这件事,他会不大在意,这是无须怀疑的。

     

    ———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

     

     

     

    书评

    萨缪·鲍尔斯提醒学生,微观经济理论从第一页始,直到最后一页,都试图理解经济制度,这有助于激励我们改进这个世界。这本著作也许是一个转折点:它把经济学拉回到其原本存在的政治经济学根系。

     

    ——阿瑞尔·鲁宾斯坦,特拉维夫大学和纽约大学

     

    经济行为的标准新古典竞争模型在过去的50年已经得到令人瞩目的发展,这些新发展包括:对小群体之间互动的重视(博弈论),以及对人类动机模型拓展的关注,后者部分基于对人类演化的研究,部分基于对参与人多元化信息的探索。如此丰富而又分散的文献在萨缪·鲍尔斯的新著中得到了极为精彩的综合与发展。《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将成为未来研究生层次或者本科生高年级层次微观经济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正从事研究工作的经济学家手头必备的极为重要的信息源。

     

    ——肯尼斯·J·阿罗,斯坦福大学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经济人死了,但经济人的自利行为会取代它吗?对于关注此问题的人来说,这种疑问一直存在。该书试图探索(人的行为)对经济理论的意义,并给出了真诚的回答。该书是这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之一,是这方面的必备读物。”

     

    ——肯·宾莫尔,伦敦大学

     

    这是已经出版的该类著作中最令人着迷的作品之一,该书不仅充满了睿智的挑战,而且还能给人带来阅读的愉悦。该书提出了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崭新的和非传统的视角,并且,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将会把该书作为教学用书——我就会。

     

    ——考希克·巴苏,康奈尔大学

     

    这部重要的且高度原创性的著作展示了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演化版本,它能够引导人们洞察经济增长和组织的众多核心问题。

     

    ——培顿·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主流批判者

     

    叶航/文

     

      2005年初,我与萨缪·鲍尔斯(Samuel Bowles)教授有过一段书信往来。当读到他寄来的新著时,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本自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和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来,最具挑战性的经济学著作。自那以后,一直期待能早日看到该书中译本。两年后的今天终得如愿——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

     

      作为该书主要翻译者,周业安教授在译者序中说,这部著作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但根据鲍尔斯近十年来研究工作的性质,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种为新古典经济学引进制度分析而重构其微观基础的现代努力。

     

    马歇尔创立的新古典经济学抛弃了宏大叙事的古典传统,把分析基点转向个人经济行为。经过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弗里德曼等人的提炼,这种新的叙事方式几乎成了一种个人理性的新古典神话。曾被斯密和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大师高度关注的制度问题,完全脱离了主流经济学的视野。20世纪6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制度经济学,可以视做主流经济学重新关注制度的开始。不过,从实质上看,这些关注只是一种新古典式的隐喻。这种隐喻假定存在着一个制度市场,市场上存在着制度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双方在理性基础上交易,最后达成某种制度均衡

     

      但制度分析的关键也许恰恰在于,如果存在一个制度市场,其原因是什么?如果存在制度的需求方和供给方,那么,这种划分是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如果制度交易达成了制度均衡,那么,这种均衡取决于某个特定的交易还是一系列特定的交易?旧的制度均衡为什么会被新的制度均衡所替代?这一替代的动因和内在机制又是什么?

     

      如果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新古典理性范式在制度分析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如果个人理性是完美的,我们就无需通过制度来协调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偏好是完全利己的,我们就无法通过制度来避免囚徒困境所造成的效率缺损;如果偏好是完全私己的,我们就不可能通过非独裁制度获取自恰的社会偏好。反之,如果通过制度协调个体利益是必须的是否意味着个人偏好必须受到某种制约?如果制约是必须的,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这种制约不会僭越个人权利、扼杀个人自由?

     

      我们看到,鲍尔斯近十年来的研究工作正是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他告诉我们,如道德感、正义感等等带有利他主义倾向的人类行为,不过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作为人类合作秩序的社会规范,在经过自然与环境双重选择和人类长期演化之后,被固化在我们心智中的某种品质。在个人的偏好结构中,既包含着自涉的个人偏好,也包含着他涉的社会偏好。这是在坚持方法论个人主义前提下,解决制度的整体性和社会性问题的惟一途径。

     

      对方法论个人主义,争辩要点不在于是否应以个人作为社会分析的基点——在人类为所谓集体主义的认识付出沉痛代价以后,没有人会怀疑个人对社会所具有的终极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是否存在着一种原子式个人?个人意志是否能脱离社会环境成为一种完全孤立的自由意志

     

      哈耶克曾经深刻批判过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伪个人主义倾向。他指出,在各种误解方法论个人主义的观点中,伪个人主义乃是最愚蠢的,因为它竟把方法论意义上的个人,理解成本体论意义上先于社会存在的、孤立的个体。哈耶克所理解的个人,一如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在性质上乃是一种社会的动物。正是基于这个立场,鲍尔斯重新诠释了新古典经济学赖以存在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这是一种哈耶克意义上的、在个人行为与心智中已经有机融合了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偏好的方法论个人主义。

     

      鲍尔斯的这种研究旨趣,或许得益于他早年的学术追求。他与他的一位主要合作者赫伯特金迪斯教授年轻时都是美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鲍尔斯1965年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哈佛大学;期间发表过批评萨缪尔森的论文,而当时正是主流经济学和萨缪尔森如日中天之际。1974年,鲍尔斯转至马萨诸塞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逐渐以主流批判者的身份为美国经济学界所认识。2000年,鲍尔斯从马萨诸塞大学荣休以后,一直担任著名的、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桑塔费研究院研究员、演化科学研究项目主任。

     

      从鲍尔斯的学术生涯中,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他是一位来自主流经济学内部、被主流经济学认可的主流经济学批判者。而《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则是他积几十年学术追求和学术批判的一本标志性著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提前问世的、未来五至十年内主流经济学的经典教材。


    经济学的新综合


     


    李华芳


     


    经济学每隔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就会有一个综合的过程,而往往会出现一本标志性的作品预示着新综合的过程开始了。萨缪·鲍尔斯的《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就是这个标志。译者将这部作品置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下审视,认为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但这可能低估了鲍尔斯的雄心。在萨缪尔森之后,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就变成了一种特例。也就是说,萨缪尔森将经济学分析的范围大大扩展了。整合了阿罗———德布鲁范式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将一般均衡作为基础,而不再是马歇尔的剪刀模式(马歇尔将供给与需求的分析画成简单的交叉线,形成剪刀的模样)了。而在鲍尔斯之后,新古典经济学也只是整个经济学中的一个特例,这意味着,将演化的视角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中后,新古典的一般均衡只是演化视角下的一个特例。
      汪丁丁认为这本书是以教科书形式组织起来的集大成式著作,总结了20多年来博弈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对个体行为和制度演化的最新理解及应用。这精确又全面概括了鲍尔斯的工作。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是从理性人假设出发来阐释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即便是杨小凯创立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依然没有系统全面修正理性人假设。而鲍尔斯的做法不同于新古典传统,有点离经叛道,但从经济学发展的前景来说,鲍尔斯的做法无疑更有意义。
      鲍尔斯首先在导言中就重新回溯了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这一路的学术传统,这与早年间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有很深的关联。商务印书馆2003年曾经出版过他与金迪斯的《民主和资本主义》,是两人对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总结。而早在1990年,鲍尔斯与金迪斯合著的讨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也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引进中国。但这两本书都没有激起反响。随后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引进了两人在圣塔菲研究所的系列研究,分《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与《人类的亲社会性之谜及其他研究》两卷由世纪出版集团引进,这两本书是鲍尔斯与金迪斯以博弈论为方法、基于演化视角重新刻画经济学的论文集。但这一系列的作品并非全无联系,其中主要的思想关联是维系于李嘉图———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传统。鲁宾斯坦就一针见血指出鲍尔斯这本《微观经济学》从第一页始,直到最后一页,都试图理解经济制度,这有助于激励我们改进这个世界。这本著作也许是一个转折点,它把经济学拉回到其原本存在的政治经济学根系。
      以政治经济学的框架来理解鲍尔斯的微观经济理论,才更容易理解鲍尔斯何以对制度如此重视。迥异于其他的微观经济学一开始从偏好、效用、理性等概念出发,鲍尔斯开门见山说的是社会交往与制度设计,并将自发秩序的演化列于其后,在第三章才开始阐释偏好与人的行为。相较于传统的理性人假设,鲍尔斯提出了情景依存的理性,认为人会受到他人与周遭情景的影响,使得经济人返回到真实世界,更贴近现实。基于上述假设,鲍尔斯不仅将新古典的理性看作是情景依存理性的一种例外情况,而且也将价格机制看作是交换中契约与权力的一种。也就是说,鲍尔斯认为价格机制只是所有社会交换活动中的一个例证,而不是全部的社会活动都按照价格机制在运行。这对于经济学帝国主义是一个谨慎的回应。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说,鲍尔斯将经济学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
      鲍尔斯将自己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概括为对行为,制度与演化的研究,具有其内在的一致性。相比之下,新古典经济学更关注的是理性、市场与均衡。真实世界的情况比新古典的世界要复杂很多,这也是诺贝尔奖得主科斯对当下经济学研究不满的主要缘由,科斯认为当下的经济学离真实世界越来越远,已经不是斯密传统下的政治经济学了。而鲍尔斯适时的努力,用更贴近现实也更有解释力的经济学理论,对科斯的质疑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有意思的是,在阐释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理论时,鲍尔斯对科斯定理有所谓两次半喝彩。鲍尔斯认为科斯关于契约谈判成本的解释是一个理论基准,值得喝一次彩;同时可以推论出法律在配置初始产权方面的重要性,值得再喝一次彩;最后半次献给科斯定理强调区分效率观点与分配公正观点,这对于现实政策有难以估量的作用。科斯应该为自己的理论终于有了知音而欣慰。
      从行为到制度,鲍尔斯借助博弈论令人信服地表明了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隐喻、马克思关于制度发生在参与人背后的说法、哈耶克关于自发秩序的理论有其内在的联系,并且可以通过演化的视角将它们统一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下,鲍尔斯称之为演化的社会科学。而从制度到演化,基于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的演化,另外一方面是制度的演化。在鲍尔斯看来,个体演化集中体现在偏好的演化上,这也体现了鲍尔斯的理论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偏好稳定不变的假设;而制度的演化尽管是一个谜,但却也体现在偏好的变化上。由此,鲍尔斯提出了解释社会变迁的动因,即基于制度与偏好的共生演化。这一思想也超越了达尔文———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理论,拓展了基因———文化共生演化的适用范围。


    可以不夸张地说,鲍尔斯的《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与演化》是继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之后,最有洞见的作品。


    其他

     

     

     

    热 门 图 书

    2010年考研英语必备
    作者:王长喜
    定价:¥48.00
    国家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人大司考丛书)
    作者:北京万国学校
    定价:¥98.00
    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词汇必备
    作者:刘本政
    定价:¥22.00
    发展保险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深度开放下的中外保…
    作者:张洪涛
    定价:¥48.00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资本市场…
    作者:吴晓求
    定价:¥78.00

    作者其他图书

    没有相关图书

    相 关 图 书

    [err:标签"书籍内容页相关信息_关键字"数据源读取错,原因:必须声明标量变量 "@itemId"。]

    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中国一考网 | 教研服务网络 | 商学在线 | 友情链接
    京ICP备10054422号 新出网证(京)字0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有网站下载或登录的问题请联系:010-62515491
    邮编:100080 电话:010-62510566 传真:010-62514760 E-mail:club@cru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