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财政学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 |
|
|
|
作 者:郭庆旺 赵志耘 |
出版时间:2002-07-31 |
字 数:725 千字 |
书 号:F1206 |
ISBN:7-300-03982-0 |
印刷时间:2002-07-31 |
包 装:平 |
印 次:1-2 |
开 本:18 |
|
定价:¥49.0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请购买图书或索要图书库存目录的,联系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前 言 历经三载,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部《财政学》的写作。尽管我们早有写作一部财政学教科书的计划,十几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和积累相关的内容,但动手付诸实施时,仍深感写好一部教材,实属不易。尽管我们在写作本教材的过程中,感触颇多,但并不想长篇大论地作序,只是就本书的篇章结构和主要特点作些交代。 本书结构 20世纪的一个主要经济现象就是政府部门的迅速扩张:在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成为最强有力的经济主体;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所动员的经济资源的份额正日益扩大。关于政府部门职能的 经济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考察政府部门规模不断增长的趋势及其控制;(2)分析政府融资的方式、方法对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3)探讨政府收支活动对私人部门经济活动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4)研究政府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理论分析,就构成了财政学的主要内容。 本书由四篇组成。第一篇(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澄清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第二篇(第三章至第七章)提供了分析财政支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效率、经济影响等。第三篇(第八章至第十三章)研究了税收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税原则、税收转嫁与归宿、税收效应等,同时还对税制建设特别是税制改革等制度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第四篇(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综合考察财政收支结果的一些理论问题,包括财政不平衡性、财政赤字、公债和财政政策等。 由于本书是为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设计的,所以本书选择的内容注重理论性和前沿性Q有些内容本书没有涉及,比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问题,我们打算在即将写作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教材”的《公共经济学》中作为重点内容之一。 本书特点 第一,本书以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为主。在当今国际上,财政学的写作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一种是以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后者在最近十余年才流行起来。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写作财政学的流行教材有马斯格雷夫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原理》、特里斯克1981年出版的《财政理论》、鲍德威1979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学》、斯蒂格利茨1986年出版的《公共部门经济学》以及罗森1985年以来多次再版的《财政学》等;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撰写的财政学教材主要有杰克逊1990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学》、霍尔科比1979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学》、库利斯等1998年出版的《财政学与公共选择》等。本书仍以福利经济学方法为主,只是在个别问题上用公共选择理论来阐述。 第二,本书仍以支出→收入→平衡→政策的顺序写作。自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学原理》出版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财政学教科书中财政政策占据很大篇幅,但由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为避免与宏观经济学内容重复,以后的财政学便很少讲财政政策;本书也只是从财政不平衡是普遍现象→财政不平衡又大多表现为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存在在很多情况下又是政府有意识实施财政政策的结果这样的逻辑思维而涉及财政政策的一些主要问题。至于财政管理,鉴于要专门讲预算或财政管理还有税务管理,而且也超出了财政学作为一门经济学课程的范围,故管理内容涉及得不多。 第三,本书以经济分析为主,现实描述为辅,对策性或建议性分析尽量避免。因为在我们看来,作为教科书,最好讲普遍性、规律性、长期性的东西,主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应是决策者的责任而不是一般教科书所给出的。 第四,财政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重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因此本书的写作严格遵循这三个要求,把一些基本技能、操作方法、制度性描述等内容留给相关课程讲授。 第五,本书在写作时尽量做到新数据、新方法、新观点、新动态的统一。 第六,每章复习思考题中,有的是对本章内容的复习回顾,有的是要求学生根据本章讲授内容,分析思考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第七,书末附有数据统计表和大量参考文献,以备对有关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究时查阅原文,并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 致 谢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陈共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财政学专业系列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成果之一,得益于陈共教授的多年指导和教诲。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在本教科书中有充分的体现。 我们在写作本书过程中,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特别是下列同志对本书的写作大纲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陈工,厦门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储敏伟,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蒋洪,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寇铁军,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根强,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海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主任、教授 孙开,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雍君,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杨灿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晓敏,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朱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真诚希望以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可向我们免费索取PowerPoint幻灯片。 郭庆旺 赵志耘 (qingwang@mail.ruc.edu.cn) (qwguo@263.net) 2002年6月6日
|
|
|
|
作者简介 |
|
郭庆旺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曾获教育部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奖。主要研究领域有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主要著作有《税收支出简论》(1990)、《财政赤字经济分析》(1993)、《现代西方财政政策概论》(1993)、《当代西方税收学》(1994)、《现代经济增长模型比较研究》(1995)、《税收与经济发展》(1995)、《公司税制国际比较研究》(1996)、《财政理论与政策:当前若干重大问题探讨》(1999)、《财政学》(2002)、《科教兴国的财政政策选择》(2003)等,并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管理世界》、《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
|
|
|
章节目录 |
|
第一篇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章 政府的经济活动 第一节 政府经济活动的界限 一、什么是政府 二、政府经济活动的界限 第二节 政府经济活动的目标 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 二、功利主义标准 三、帕累托标准 四、潜在补偿标准 五、社会福利函数标准 第三节 国家的经济作用学说 一、共用品国家观 二、宏观经济稳定国家观 三、社会权利国家观 四、发展国家观 五、社会主义国家观 六、市场重构国家观 第四节 政府的规模 一、政府规模衡量指标的选择 二、财政支出比率 第五节 现代财政学的分析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政府的经济作用:财政职能 第一节 市场体系及其经济效率 一、市场体系 二、市场机制的经济效率条件 三、市场机制有效的环境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资源配置领域的市场失灵 二、经济稳定领域的市场失灵 三、收入分配领域的市场失灵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 一、政府介入 二、财政职能 三、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 第四节 政府失灵 一、政府干预的缺陷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三、非市场失灵理论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 财政支出分析 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规范分析 第一节 共用品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共用品的基本特征 二、共用品的分类 三、免费搭车者问题 四、共用品的需求与效率产量 第二节 边际效用理论 第三节 自愿交换理论 一、林达尔的分析 二、约翰森的重新阐述 三、鲍温的分析 第四节 萨缪尔森模型 第五节 最大社会收益理论 一、最大社会收益原则的基本要求 二、财政支出最优规模 第六节 公共选择理论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二、梯度渐进增长论 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经济模型 一、微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 二、各种决定因素的阐释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综合模型 第三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政治制度模型 一、官员行为增长论 二、多数投票规则增长论 三、选举权扩大增长论 第四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经验分析 一、经验分析结果的回顾 二、简单回归模型 第五节 中国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支出增长趋势 二、财政支出比率下降趋势的原因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潜在压力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财政支出结构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与财政支出结构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二、按费用类别分类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四、国际分类方法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决定因素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二、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结构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财政支出项目 第一节 维持性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 二、国防支出 第二节 经济性支出 一、财政投资支出的现状与变化 二、财政投资决策的标准 三、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 四、财政投资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五、财政投融资制度 第三节 社会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二、公共教育支出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财政支出效率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预算效率 一、分项预算 二、计划-方案-预算 三、零基预算 四、中国预算方法的改革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决策效率 一、确定政府项目的目标 二、列举成本和收益 三、测算成本和收益 四、贴现成本和收益 五、选择决策标准 六、选定项目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制度效率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政府采购合同的类型 四、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 复习思考题 第三篇 税收分析 第八章 税收引论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一、税收的特性 二、税收术语 三、税收分类 第二节 税收收入的规模 一、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二、税收是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三、税收收入规模的比较分析 四、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税收比率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课税原则 第一节 课税原则的历史回顾 一、课税原则的提出 二、斯密的课税原则 三、瓦格纳的课税原则 第二节 课税原则的现代观点 一、税收的效率标准 二、税收的公平标准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税收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概念及其形式 一、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定义 二、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分类 三、税收转嫁的形式 第二节 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一、税收归宿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二、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 三、垄断市场下的税收转嫁与归宿 四、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第三节 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一、税收归宿的竞争性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二、税收归宿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一般含义 二、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第二节 税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一、储蓄的生命周期模型 二、个人所得税的储蓄效应 三、利息所得税的储蓄效应 四、税收对个人储蓄影响的简要评价 第三节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比例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二、一次总付税、累进税与比例税的效应比较 三、个人收入由多种收入构成情况下的所得税效应 四、工资率因课税而变动情况下的所得税效应 五、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情况下的所得税效应 六、税收对劳动供给影响的简要评价 第四节 税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一、税收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的途径 二、企业所得税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三、税收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四、税收对投资类型的影响 五、税收对承担风险的影响 第五节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二、税收制度与公平收入分配 三、负所得税概念 第六节 税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一、污染税的治污效果 二、课征污染税与其他治污措施的比较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税制结构 第一节 税收制度、税制类型和税制结构 一、税收制度 二、税制类型 三、税制结构 第二节 税种设置理论与实践 一、税种设置理论 二、税种设置现状 第三节 各税系概况 一、所得税制 二、商品税制 三、财产税制 第四节 税制结构的比较分析 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 二、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税制改革 第一节 税制改革的基本问题 一、税制改革的含义 二、改革税制的主要原因 三、税制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成功税制改革的评价标准与条件 第二节 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公平课税论 二、最适课税论 三、财政交换论 四、三种理论对税制改革和税制设计的含义 五、三种规范课税论的评价 第三节 世界性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路和做法 一、三大战略 二、三大方案 三、三大做法 第四节 中国税制改革的评价与展望 一、中国税制改革的历程 二、中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近期税制展望 复习思考题 第四篇 财政不平衡与财政政策分析 第十四章 财政不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一节 财政的不平衡性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二、财政不平衡的原因 第二节 财政赤字的基本问题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 二、财政赤字的类型 三、财政赤字的基本用途 第三节 财政赤字的规模 一、财政赤字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财政赤字规模的国际比较 三、财政赤字规模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 财政赤字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我国的财政赤字已成为一种发展手段 二、我国的财政赤字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 公债 第一节 公债的基本问题 一、公债的基本特点 二、公债的种类 三、公债负担 四、公债的作用 第二节 公债规模 一、国内债务发行规模简史 二、公债余额占GDP的比率 三、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率 四、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率 五、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的比率 第三节 公债效应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分析 二、公债的资产效应 三、公债错觉 四、公债的总需求效应 第四节 公债管理政策 一、公债管理与公债管理政策 二、公债管理政策的目标 三、长期公债与短期公债的最适构成 复习思考题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 一、财政政策的定义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 三、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 四、财政政策的类型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目标 一、财政政策目标体系 二、财政政策目标间的互扰性 第三节 财政政策乘数 一、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模型 二、财政支出乘数 三、税收乘数 四、平衡预算乘数 第四节 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一、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 二、消除通货膨胀缺口的财政政策 三、消除通货紧缩缺口的财政政策 四、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 第五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封闭性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二、开放性经济体系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三、财政货币政策的时滞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 复习思考题 附录 一些重要统计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精彩片断 |
|
前言
历经三载,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部《财政学》的写作。尽管我们早有写作一部财政学教科书的计划,十几年来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和积累相关的内容,但动手付诸实施时,仍深感写好一部教材,实属不易。尽管我们在写作本教材的过程中,感触颇多,但并不想长篇大论地作序,只是就本书的篇章结构和主要特点作些交代。 本书结构 20世纪的一个主要经济现象就是政府部门的迅速扩张:在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成为最强有力的经济主体;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所动员的经济资源的份额正日益扩大。关于政府部门职能的 经济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考察政府部门规模不断增长的趋势及其控制;(2)分析政府融资的方式、方法对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3)探讨政府收支活动对私人部门经济活动以及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4)研究政府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理论分析,就构成了财政学的主要内容。 本书由四篇组成。第一篇(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澄清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第二篇(第三章至第七章)提供了分析财政支出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效率、经济影响等。第三篇(第八章至第十三章)研究了税收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税原则、税收转嫁与归宿、税收效应等,同时还对税制建设特别是税制改革等制度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第四篇(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综合考察财政收支结果的一些理论问题,包括财政不平衡性、财政赤字、公债和财政政策等。 由于本书是为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设计的,所以本书选择的内容注重理论性和前沿性Q有些内容本书没有涉及,比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问题,我们打算在即将写作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教材”的《公共经济学》中作为重点内容之一。 本书特点 第一,本书以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为主。在当今国际上,财政学的写作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一种是以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后者在最近十余年才流行起来。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写作财政学的流行教材有马斯格雷夫1959年出版的《财政学原理》、特里斯克1981年出版的《财政理论》、鲍德威1979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学》、斯蒂格利茨1986年出版的《公共部门经济学》以及罗森1985年以来多次再版的《财政学》等;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撰写的财政学教材主要有杰克逊1990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学》、霍尔科比1979年出版的《公共经济学》、库利斯等1998年出版的《财政学与公共选择》等。本书仍以福利经济学方法为主,只是在个别问题上用公共选择理论来阐述。 第二,本书仍以支出→收入→平衡→政策的顺序写作。自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学原理》出版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财政学教科书中财政政策占据很大篇幅,但由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为避免与宏观经济学内容重复,以后的财政学便很少讲财政政策;本书也只是从财政不平衡是普遍现象→财政不平衡又大多表现为财政赤字→财政赤字的存在在很多情况下又是政府有意识实施财政政策的结果这样的逻辑思维而涉及财政政策的一些主要问题。至于财政管理,鉴于要专门讲预算或财政管理还有税务管理,而且也超出了财政学作为一门经济学课程的范围,故管理内容涉及得不多。 第三,本书以经济分析为主,现实描述为辅,对策性或建议性分析尽量避免。因为在我们看来,作为教科书,最好讲普遍性、规律性、长期性的东西,主要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对策应是决策者的责任而不是一般教科书所给出的。 第四,财政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重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因此本书的写作严格遵循这三个要求,把一些基本技能、操作方法、制度性描述等内容留给相关课程讲授。 第五,本书在写作时尽量做到新数据、新方法、新观点、新动态的统一。 第六,每章复习思考题中,有的是对本章内容的复习回顾,有的是要求学生根据本章讲授内容,分析思考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第七,书末附有数据统计表和大量参考文献,以备对有关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究时查阅原文,并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 致 谢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陈共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财政学专业系列课程及其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成果之一,得益于陈共教授的多年指导和教诲。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在本教科书中有充分的体现。 我们在写作本书过程中,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特别是下列同志对本书的写作大纲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陈工,厦门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储敏伟,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蒋洪,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寇铁军,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根强,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海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主任、教授 孙开,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雍君,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杨灿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晓敏,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朱青,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真诚希望以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可向我们免费索取PowerPoint幻灯片。 郭庆旺 赵志耘 (qingwang@mail.ruc.edu.cn) (qwguo@263.net) 2002年6月6日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