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程(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
|
作 者:黄卫平 彭刚 |
出版时间:2004-03-31 |
字 数:374 千字 |
书 号:F1684 |
ISBN:7-300-05404-8 |
印刷时间:2004-03-31 |
包 装:平装 |
印 次:1-3 |
开 本:16 |
|
定价:¥26.0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请购买图书或索要图书库存目录的,联系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以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西方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国际金融制度分析、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国际经济秩序,等等;涵盖了国际经济学大纲的全部内容,并对国际经济中的新现象、新事物、新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关注。
|
|
|
|
作者简介 |
|
黄卫平 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1985年赴欧留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评委员会(国际片)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国际顾问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彭刚 生于北京,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展经济学硕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理论、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
|
|
章节目录 |
|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第七章 国际收支分析
第八章 汇率决定理论
|
|
|
|
|
精彩片断 |
|
前 言
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的思想可以被看成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事实上,从宏观的角度看,国际经济学研究资源在国际间的配置,以及随资源配置而产生的福利变化。从中观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流向的格局,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生的影响。从微观角度考察,国际经济学也分析诸如贸易价格的确定,最优以及次优状态的获得。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国际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吸引了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力并在研究中不断得以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也有一批优秀的国际经济学家因为他们出色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的前提,是作为经济过程主体的国家(地区)必须存在,国家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国际经济显然也应该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才产生的,其过程体现为经济活动跨越国界的伸延与扩大,其结果是世界经济的产生。随着经济一体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发展,不同国家(地区)经济活动的过程日益以利益为纽带结合到了一起,同时它们之间的矛盾也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展开、激化和深化,使得不同国家(地区)的民众既感到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也感到了这一过程所给予他们的竞争压力,但各个经济体无不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必然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必须对这一过程有深刻的了解。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它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出现而出现,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已经经历了至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最初是劳动力,然后是商品,继而是资本,今天则发展成为综合的要素流动,其中知识科技要素的流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曾经被认为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广泛流动、实现最佳配置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重要性的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经济全球化下的“权威”定义是: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世界经济展望》,1997(5))。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则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扩大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的支配与控制的过程。本教程在阐释经济全球化时,宁愿将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认定为一种结果、一种制度或体系。
今天,在世界各个航线上飞行的波音737飞机,尾翼是在中国生产的;而空中客车飞机则是在法国、英国、德国生产、组装的;中国电子计算机巨头联想集团出售的笔记本电脑,很大部分是在境外做的OEM;在美国市场出售的名牌“博士”音箱,绝大部分是美国设计、墨西哥加工的;韩国在2000年对于来自中国的大蒜征收惩罚性关税,使得中国山东的蒜农遭受到巨大损失;作为报复,中国对于来自韩国的移动电话和聚乙烯等给予暂停进口的惩罚,惩罚的金额比例是900万美元对517亿美元;在1997-1998年东亚陷入金融危机,急需资金救助时,国际资本却毫不犹豫地弃它而去,流向了资金充裕的美国;在1998年被人们普遍看好的欧元,自1999年1月1日诞生以来,虽然挟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利好,但在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中对美元汇率大贬30%以上,从2002年开始,又大升30%;20世纪末,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美国已经从“汽车轮子上的民族”转化成为“网络上的民族”,电子商务大行其道,贸易的国际、国内界限在网上似乎淡化了,国际交易税收的流失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注意,而随电子商务产生的新的社会经济方式则更是引起了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及全世界的瞩目;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特点;2000年石油价格的飞涨又引起了人们对于“石油危机”的回忆。总之,人们日常可以注意到的国际经济活动,对于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叙述可以林林总总,但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联系,甚至是表面联系从而争取经济活动的主动对于各国是十分需要的。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际经济学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大学经济类、管理类的学科学习中均是必修的内容,以体现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但在中国,只是当改革开放进行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当人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客观性,认识到这一过程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时,即90年代的中后期,国际经济学才经过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讨论被认定为必修课程。
世界经济的历史与逻辑表明,经济活动总是从微观单位开始的,随着经济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也会随之扩大。首先是微观经济单位结合成为经济有机体,出现宏观、总体的经济单位和以宏观经济总体为单位的经济活动。当宏观的国家经济体之间产生有机的经济联系后,任何国家或地区(在本教材中,将更多地使用“经济体”这样的术语,以突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即使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也必须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包括分工与交换等),在更深的层次上加入国际竞争,才有可能充分利用世界现有的资源加速经济发展。由于国际经济活动发展的要求,以及经济学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方面的积累,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国际经济学便应运而生。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国际经济学与任何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在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层面上反映着它们的对外经济活动。作为中国基本国策之一的对外开放,是指中国在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即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分工,通过贯彻国际经贸惯例,适当开放关境,使得国内外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得以顺畅地双向流动,国内外市场能够更好地对接、融合,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坚持不懈、日益深化地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随融合程度的深化也必然日益加强,中国将是世界的中国,世界也将是中国经济运行的舞台。学习国际经济学能够使我们从理论和政策的层面上,对于上面的叙述,即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使我们能够具备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找到观察世界经济的新角度。
本教程严格按照教育部21世纪教材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者初步完成写作大纲后,曾多次组织国内专家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吸收了国内外专家许多非常有益的建议,涵盖了国际经济学大纲全部应该具有的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对国际经济中的新现象、新事物、新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关注。本教程针对本科教学,注重了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与在教学中的适用性,对于参考题的设计和参考题涉及的内容进行了特别的论述,读者可以有重点地学习、阅读。本教程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师们多年授课内容的基础上,以本课程的讲义为蓝本编著的,因此本书可以说是集体合作的结晶,在写作过程中,编著者又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以及其他大学相关领域中的各位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们的大力协助,在这里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关系方面的教科书、论文以及其他的数据与文字资料,并从国际互联网上下载了许多有用的素材。在教学中,读者可以参考本书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以便于理解。本教程在各章后面列有复习与思考题。尽管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课程被中国人民大学有关系、所列入教学计划已经有了近20年的历史,作者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事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但由于国际经济实践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且囿于作者的视野和水平,以及本门经济学分支学科的特点,本教程中肯定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需要发展的地方,诚挚地希望读者予以指教,以便今后对本教程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