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
|
|
|
作 者:王建平等 |
出版时间:2009-01-31 |
字 数:580 千字 |
书 号:B0599 |
ISBN:978-7-300-09926-2 |
开 本:16 |
包 装:平装 |
印 次:1-4 |
译 者: |
|
定价:¥49.8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购买图书或索要库存书目,请访问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的框架和具体内容的编排以及书稿完成后的审定,主要由我们两个人共同商定,同时也吸取了那些学习本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课后反馈意见和建议。由于这一教材主要面向国内普通高校中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供心理学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及相关专业如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生参考,我们在商定过程中淡化了本书的医学色彩,因此,本书中没有将心理病理现象(症状学)专列一章,而是结合各种心理障碍具体进行阐述。此外,我们还将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我们增加了一些尚未被各种诊断系统(如CCMD-3、DSM-IV等)正式纳入,却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网络成瘾。这些都是与我们几年前出版的《变态心理学》不一样之处。此外,这本书的资料大部分都是比较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诊断观点和治疗方法。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章节目录 |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 第二节 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演变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第一节 生物学理论 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第四节 行为主义理论 第五节 认知理论 第六节 社会文化理论 第七节 系统整合的观点 第三章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特征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范式 第三节 常见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第一节 心理障碍的评估 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诊断 第五章 神经症性障碍 第一节 什么是神经症 第二节 焦虑症 第三节 恐怖症 第四节 强迫症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 第六节 神经衰弱 第六章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癔症 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三节 特定文化相关障碍 第七章 心境障碍 第一节 心境障碍概述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类型 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 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 第五节 自杀 第八章 人格障碍 第一节 人格障碍概述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四节 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十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 第一节 进食障碍 第二节 睡眠障碍 第十一章 性心理及性功能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性别认同障碍 第三节 性偏好障碍 第四节 性功能障碍 第五节 性取向障碍 第十二章 物质相关障碍 第一节 物质使用和滥用 第二节 麻醉药品 第三节 精神药物 第四节 其他依赖性物质 第五节 网络成瘾 第十三章 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发育迟滞 第三节 广泛性发育障碍 第四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第五节 抽动障碍 第六节 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 第七节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第八节 学习障碍 第十四章 老年期心理障碍 第一节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 第二节 痴呆谵妄和器质性遗忘 第三节 老年期常见的其他精神障碍 第十五章 变态心理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影响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伦理准则 第四节 精神病人的监管与看护 第五节 精神障碍与刑事司法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精彩片断 |
|
人们对变态心理现象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早在史前社会,人们就对变态心理与行为有着朴素的认识,随着文明的出现和发展,人们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越来越多。与之相应,变态心理治疗的实践也在不断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变态心理学思想,但并没有得到系统科学的总结,因此,现代的变态心理学主要来源于西方。 本章将回答的问题 1.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元素在判定变态心理中的作用? 2.什么是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在判定心理障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人类认识变态心理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有关变态心理的观点有何特点? 4.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 |
|
|
|
书评 |
|
|
|
|
|
其他 |
|
序言 这是我和张宁教授的第一次合作,也是我的第三本《变态心理学》教材。2001年在我着手编写第一本变态心理学的时候,国内还只有我的博士导师陈仲庚教授与张伯源教授在1985年出版的《变态心理学》,短短几年的时间,国内各种版本的变态心理学书好像变戏法似的出版了十几本,说明大家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是一件好事情。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和更多的思考。 一本好的《变态心理学》应该是什么样的?翻遍各种版本(中国、外国)的《变态心理学》教材,觉得作为好的教材应该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科学性;二是可读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相。这是任何一本科学读本都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特点,作为教材的《变态心理学》当然也不例外。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简单地讲就是偏离常态的心理现象。这一说法乍听起来似乎简单明了,十分易懂,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句话什么也没说清楚。例如,什么样的状态是常态?偏离常态多少是变态?事实上,我们很难给这些问题一个清晰的结论。更复杂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原来被认为正常的现象,现在觉得异常,譬如,“跳大神”在以前的中国十分普遍,被当做一种活人与死人的交流方式,现在却通常被认为是癔症的表现;以前被认为是异常的现象,现在却开始被当做正常现象来看待,譬如,同性恋现象在以前完全被看成是异端、变态,现在却被认为是正常的。另外,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迷惑因素,在一种文化中显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再正常不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