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导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哲学系列教材) |
|
|
|
作 者:陈波 |
出版时间:2006-04-20 |
字 数:442 千字 |
书 号:B0368 |
ISBN:7-300-06506-6 |
开 本:16 |
包 装:平装 |
印 次:2-1 |
译 者: |
|
定价:¥26.00 |
|
查看评论摘要 |
购买图书或索要库存书目,请访问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om.cn),联系电话:010-82501766 |
|
|
|
|
|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一本新型的逻辑教科书,属“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适合于大学文理科的逻辑教学。它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讨论了数理逻辑、传统逻辑、归纳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核心内容。全书正文由六章组成,分别是: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命题逻辑、词项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非形式逻辑。各章后面有思考题和练习题,书末附有“综合练习100题”、“附录:形式化方法和形式系统”,以及“推荐阅读书目”。 |
|
|
|
作者简介 |
|
陈波,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逻辑和认知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度台湾佛光大学哲学系兼任客座教授。国际哲学学院主办的杂志《哲学文献》(法国巴黎)中国编委,美国哲学联合会国际会员。先后应邀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1997.9—1998.9)、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2001.5—2001.7)、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2002.2—2003.2)和台湾佛光大学哲学系(2004.10—2004.11)访学或讲学。专业领域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引论》、《蒯因》、《冯•赖特》、《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爱默生》、《逻辑哲学导论》、《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学导论》、《逻辑哲学研究》等。译著有:《哲学百年》、《知识之树》等。 |
|
|
|
章节目录 |
|
目 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 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
第一节 “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第二节 命题分析和逻辑类型
第三节 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
第四节 逻辑学和理性精神
思考题
练习题
第二章 命题逻辑
第一节 日常联结词和复合命题
第二节 真值联结词 真值形式
第三节 重言式及其判定方法
第四节 重言蕴涵式和重言等值式
第五节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
第六节 命题逻辑的扩充系统——广义模态逻辑*
第七节 命题逻辑的综合应用
思考题
练习题
第三章 词项逻辑
第一节 直言命题
第二节 直接推理
第三节 三段论
第四节 直言命题的存在含义问题*
第五节 文恩图解法*
第六节 词项逻辑的综合应用
本章提要
思考题
练习题
第四章 谓词逻辑
第一节 个体词 性质谓词 量词
第二节 关系谓词 重叠量化 二元关系的性质
第三节 模型和赋值 普遍有效式
第四节 普遍有效式的判定问题
第五节 谓词逻辑的自然推理
第六节 应用特例:摹状词分析*
思考题
练习题
第五章 归纳逻辑
第一节 什么是归纳推理?
第二节 简单枚举法
第三节 排除归纳法
第四节 类比推理
第五节 假说演绎法
第六节 概率、统计推理*
第七节 归纳方法是合理的吗?*
第八节 归纳逻辑的综合应用
思考题
练习题
第六章 非形式逻辑
第一节 定义理论
第二节 论证理论
第三节 谬误理论
思考题
练习题
综合练习100题
附录 形式化方法和形式系统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书目 |
|
|
|
|
精彩片断 |
|
第一版序言
本书是我近20年来关于逻辑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的浓缩和总结。
关于逻辑教学如何改革,朝什么方向改革,我国逻辑学界的争论可谓大而久矣!学界同仁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建议、方案甚至具体教材,其中不乏比较纯粹或者比较极端的立场。在学术上,我是一个不那么容易随声附和的人。尽管我从来没有发表文章或讲演去实际地介入这场争论,但我一直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资料,进行思考。近20年来,我一直站在逻辑课的讲台上,讲过各种各样的逻辑课程。从教学对象上说,除研究生课程外,有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也有以自学高考生为对象的,近年则有以MBA考生为对象的。从内容上说,讲过传统形式逻辑,甚至是它的简化版本;讲过偏重传统形式逻辑的逻辑导论课程,以及偏向现代数理逻辑的逻辑导论课程;还有近年以MBA考生为对象、有点模仿国外批判性思维的逻辑课程。在这些教学过程中,使用过不同类型、不同版本的逻辑教材。与此同时,我把目光投向国外,经常跑国家图书馆和北大图书馆,近20年来持续跟踪国外(这里当然是指西方,主要是指英美)的逻辑教材走向及编写方法。我发现,国外逻辑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1)数理逻辑型,主要讲两个演算,即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这种逻辑教材在上世纪40—70年代较多,如美国著名逻辑学家兼哲学家蒯因(W. O. Quine)的《逻辑方法》(1950),苏佩斯(Patrick Suppes)的《逻辑导论》(1957)以及柯比(Irving M. Copi)的《符号逻辑》(1957),但这种教材近来并不特别行时;(2 |
|
|
书评 |
|
生活世界的逻辑可能么?
——从陈波的《逻辑学导论》谈起
任晓明
明塞尔曾经提出过“生活世界”的概念,他的追随者进而探讨“生活世界的逻辑”,但不少人怀疑这和逻辑存在的可能性。其实我也怀疑过,不过,一本逻辑教科书改变了我的看法,这就是2002年出版的《逻辑学导论》。
当年念书时,对逻辑学情有独钟,喜欢它的超脱。翻看不同时代的逻辑教科书,逐渐感觉到逻辑并不像原来所想象的那样超脱于时代与社会,而是与之密切相关。较早的教材如奥图尔的《形式逻辑或辩证法》(辅仁大学教材,1928)中英对照本,老是讨论杜威、罗素、梁启超如是说之类。上个世纪50年代引进前苏联的教材,如高尔斯基、塔瓦涅茨的《逻辑》,其中的例子往往涉及阶级斗争。例如,“所有的银行家都是剥削者,这些人是银行家,所以,这些人是剥削者”。一本1978年的《形式逻辑》更有意思,比如讲日常用语中的假言判断,就举例说:“猪多、肥多,粮食就多。”“劳动者不得食。”显然受当年支农、学农风潮的影响,那时的逻辑教材编者的无产阶级立场也是很坚定的。比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苏修是反动派,所以,苏修是纸老虎。”“四人帮胡说:卫星上天,红旗落地。”20世纪80年代是逻辑学的空前繁荣时期,出了一些好教材,但那时的教材还有明显的“冷战”时代的烙印。例如:“苏联霸权主义者难道 |
|
|
|
其他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