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的《尤利西斯》情结
文洁若称《尤利西斯》的中文版翻译酝酿了半个多世纪。《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书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小说中最有实验性、最有争议的作品。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据文洁若先生回忆,1929年萧乾在燕京大学学习的时候,听杨振声教授的课程时就听过关于《尤利西斯》的讲座; 1939年在他去英国伦敦大学任教的时候买了《尤利西斯》;1940年曾写信给胡适先生,希望中国有人能翻译出《尤利西斯》;1940年初夏,萧乾在剑桥研读《尤利西斯》后,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天书,弟子萧乾敬读”几个字 。萧乾心里一直想着《尤利西斯》的翻译,但没想到最后自己会翻译。
文先生最早知道《尤利西斯》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她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时,父亲带她到日本的书店,曾指着一套七卷本的《尤利西斯》对她说:日本人把这么难的书都翻译出来了。“到中文版出版,整整晚了六十年。”文先生不无遗憾地说。正是这样一种情结,1990年8月,当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找到萧乾与文洁若时,文先生欣然同意,八十多岁的萧乾先生因为怀着对文先生的一份情也勉强答应了。钱钟书老先生曾认为他们此时接手翻译《尤利西斯》是“找死”!可见其翻译的难度。萧乾夫妇携手开始了《尤利西斯》的翻译工作,1994年4月全部译完。
朱镕基建议爱尔兰总理读萧乾的《尤利西斯》
萧乾与文洁若翻译的《尤利西斯》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00多家海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布鲁姆在中国》、《布鲁姆在北京》等文章刊登在多家国外报端。1995年3月,译林出版社由于《尤利西斯》的翻译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图书奖一等奖”。读者的喜爱程度与热情也超乎两位译者所料,1995年4月在上海的译者签名售书活动书价昂贵的《尤利西斯》两天就卖出去1000本。
“1997年9月上旬,国务院参事处主任看望萧乾,说要找一部《尤利西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表示想看《尤利西斯》。”文洁若说当时87岁的萧乾因感冒住在北京医院,她就赶紧回家取来一套,等萧乾签名后给朱镕基同志送去。文洁若当时想:“朱总理日理万机还有时间看这书?”出乎她的意料,结果总理还真看了。2003年,朱镕基总理会见爱尔兰总理,谈起《尤利西斯》的时候,朱镕基总理说:“我都看过了。”爱尔兰总理说:“我还没看过呢。”朱镕基总理就说:“你赶快把中文学好,你从中文来看《尤利西斯》吧,看翻译的怎么样。”文洁若至今还保留着参加朱镕基总理会见爱尔兰总理活动的照片。
给日文版《尤利西斯》纠错
1934年,文洁若随在日本做外交官的父亲到日本,在日本生活了两年多 。她的翻译生涯可以从在日本上小学时算起。那时父亲看她喜欢临摹日本的儿童书,父亲就鼓励她将书中小人嘴里吐出来的日文翻译成中文。后来,父亲又给她买了日文版的《世界小学读本》,让她把他们翻译成中文,她那时和父亲合用一盏灯翻译了100多万字。文先生的日文和她的英文一样好,曾先后翻译过不少部日本的文学作品,是目前国内翻译日文最多的人。
《尤利西斯》在日本有四个版本,文先生毫不讳言日文版对他们翻译中文版有很大的帮助,他们手中的四种版本的日文版《尤利西斯》,对他们理解这部天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过文洁若像孩子般得意地说,不过我们也发现了日文版本有个别翻译错误的地方。后来在一次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时候她向日本学者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后来日文版本真的采用了她的意见进行了修订。“这也算是我对他们的回馈吧。”
最后一首爱情诗——《尤利西斯》
“与萧乾合作翻译《尤利西斯》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文洁若由衷地评价她与萧乾先生的译著。在《水底的火焰》中记述萧乾先生的后50年来看,萧乾先生选择做翻译工作是一种无奈之举,不能搞创作了,做作翻译不仅使我们读到更多的有高质量翻译水平的外国文学作品,也让萧乾自己通过做事情得到一点精神安慰。从1990年萧乾同意与夫人一道翻译,到1994年汉译本第一卷出版,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夫妻二人放弃了休息和娱乐,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 两位先生起早贪黑专心地翻译《尤利西斯》,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就想着赶紧把这部旷世巨著翻译出来。
“这本著作里有爱尔兰的童话,有宗教的故事,各方面的知识都有。”她还特别提到翻译中意识流的问题,怕读者不懂,但又不能妄加改动,所以她和萧乾翻译的《尤利西斯》和原著一样厚,做了大量的注解,力求保证作品的质量。“不能把作品翻译的粗制滥造,不为钱,把好的作品对等翻译。”
《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的作者丁亚平在最后的点评时称:《尤利西斯》是萧乾献给文洁若“最后的一首爱情诗”,也是萧乾先生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首爱情诗”。据丁亚平介绍,1991年八十高龄的萧乾和六十多岁的文洁若先生挑战巨著,他们勤奋与执着,历经四年,高质量地完成译著,谱写了一首动人的“爱情诗”。文洁若是女性化的男性人物,是国内翻译日文最多的人;而萧乾则是一位杰出的报人、记者、作家和翻译家,曾被巴金评价为“奇才”与“大家”。
今年是萧乾先生诞辰100周年,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文化老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1949—1999)》,记述了萧乾先生人生的后50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而翻译《尤利西斯》,是他50年的夙愿,也是一首最美丽最精彩的爱情诗。
《水底的火焰——知识分子萧乾(1949—1999)》2010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秉乾。 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1926年北京崇实中学学习,参加共青团,任崇德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China in Brief)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毕业。开始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并兼旅行记者。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同时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进行英国心理派小说研究。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然遍英伦,1944年放弃剑桥学位,毅然担任起《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1946年回国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54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
文洁若:萧乾先生的夫人。贵州贵阳人,1927年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英语专业。曾任职于三联书店,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科编辑、编审,苏联东欧组编辑,外文部亚洲组日本文学翻译,《日本文学》丛书(19卷)主编,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1985-1986年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访问学者和东京东洋大学客座研究员,赴日研究日本近代与现代文学。80年代,多次赴英、美、德、挪威、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等地,从事文学交流活动。
2002年被推选为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名誉理事,2004年被评为资深翻译家。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萧乾与文洁若》、《我与萧乾》、随笔集《旅人的绿洲》(合集)、散文集《梦之谷奇遇》、评论集《文学姻缘》等。 译著有《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芥川龙之介小说选》、《天人五衰》、《东京人》以及与萧乾合译意识流开山之作《尤利西期》等近千万字。
《尤利西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1990年至1994年萧乾和文洁若将其翻译成中文。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的细致刻画。乔伊斯以他惊人的文学功底,用一百万字讲述了三个人物在十八个小时内的活动。《尤利西斯》虽篇幅巨大,但毫无赘言,乔伊斯以他对人生和生活的认识和细腻的洞察力,描写了主人公的行动,语言和细微心理变化。
《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小说中最有实验性、最有争议的作品。文学界对于《尤利西斯》的评价,呈现出两个极端。一些评论将《尤利西斯》的身价抬得很高,觉得它“是一部旷世奇作”;另一些评论又将它贬得很低,觉得它“粗俗不堪入目”。 乔伊斯本人于1920年在书信中评论此书为:它是一部关于两个民族(以色列-爱尔兰)的史诗,同时是一个周游人体器官的旅行,也是一个发生在一天(一生)之间的小故事……它也是一种百科全书。
《尤利西斯》的翻译,是我国翻译史上的巨著,凝结了萧乾和文洁若先生的心血,是他们在深厚的写作以及翻译积累的基础上历时四年翻译而成。该书内容博大且难懂,因此他们在书中做了20万字左右的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硕士、博士学位,是国内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及《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同时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学学科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兼职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及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兼职教授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还曾先后担任第二十届、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2003、2004)、中国视协电视春节文艺晚会及春节特别节目评委(2005、2006)、第十二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影“华表奖”评委和第十届“五个一工程”电影奖评委(2007),以及教育部2007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委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评委(2007)等。先后个人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国家年度课题、国家重点项目等,并获各类奖项多次,出版有个人专著《艺术文化学》、《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老电影时代》、《电影的踪迹》、《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等10种,是《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的作者之一,并曾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电影丛书》、《电视丛书》、《艺术馆》丛书等多种,发表学术文章300余篇。